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强者风范——记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董事长余碧珍(报告文学)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03-04 11:36:19    浏览量:

作者向岩(四川广安)


  强者,有钢打铁铸般坚强的脊梁,狂风吹不倒,霜雪压不弯,惊涛击不溃,困难不屈服;强者,有大海般宽敞的胸怀,容莽莽苍苍林海,纳蜿蜒曲折百流,献慈母般爱心。这,就是强者在艰辛的人生旅途中,锤炼出的特殊秉性!——题记

    每当人们提起她,曾连任23年政协广安市委员会常委、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董事长——余碧珍女士,都会伸出大拇指啧啧地称赞她,是一位不畏任何困难,坚韧不拔的女强人; 一位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践行小平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秀非党人士;一位胸怀宽广,乐于奉献,致富不忘报党恩,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时刻关爱弱势群体的慈善家。

  她用自强不息,勇于挑战困难的顽强精神,谱写出了一曲曲强者的凯歌。

第一章  艰辛磨砺 强者始从磨砺出

  新中国成立前夕,余碧珍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解愠乡仁和村3组红树湾一个贫困的革命家庭。父亲余屏藩(后改名为余光虎),是一个英姿勃发、才华横溢的热血男儿。青年时期在省立中学读书时,思想进步,组织学生闹学潮,被反动派作为激进分子镇压。

  父亲早逝,年幼的余碧珍与孤独的母亲相依为命,在苦水里长大。小小年纪就挑起了担水、担煤、打柴、煮饭、喂猪等繁重的家务。在担煤的路上,不知摔倒过多少次。摔倒了,爬起来,担着沉重的煤炭继续前行。煤灰粘在脸上,汗水从额上流下像无数条蚯蚓在脸上爬。不累吗?累!但她必须咬牙坚持着;在打柴的深山老林,不知多少次摔下危岩。摔下去,爬起来,继续挥舞柴刀砍柴,手被磨破了,鲜血直流。不疼吗?疼!但她必须咬牙坚持着;煮饭、喂猪,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也是一件难事,一担水担不起就半担半担地担。不苦吗?苦!但她必须咬牙坚持着。13岁那年,她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邻水中学初中。邻水中学是邻水县的名牌学校,不知有多少学生向往着 进邻中去深造。余碧珍得到考上邻中的消息,高兴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嘴里哼着歌儿,心里想着,进了邻中一定要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升高中,然后上大学。

  然而,好梦总是一场空。母亲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儿,心里如刀绞般疼痛。她深知,家里一贫如洗,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女儿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补了又补的旧衣服,脏了要洗,只有晚上脱下,洗后烤干,第二天穿上。串门走亲,没好衣服,只好借二叔女儿的衣服。这样一个穷困的家庭,怎么供得起女儿读邻中啊!作为母亲,完全了解女儿的心思,但面对现实,为了生存,她不得不痛下狠心:不让女儿进邻中读书!当母亲把这个决定告诉还沉浸在兴奋中的余碧珍时,犹如一声炸雷,劈头盖脑打来。她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凄苦。她大声呼喊着:“妈,我要读书!”母亲饱含热泪,紧紧抱住女儿,哭得同样伤心、同样凄苦。从此,余碧珍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从14岁起开始闯荡社会。先是被吸收为解愠乡卫生院助产员,实习两年后抽调到县委组织的工作队,分配到西天乡八角村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期间,余碧珍的工作很勤奋,思想渐渐开朗。心想,虽然因家庭贫困,失去了难得的读书机会,但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她哪里知道,又一次严重的打击正等着她。社教结束后,县上以她是农村户口把她退回农村。这下,不仅没了现在的工作,连原来乡卫生院助产员的工作也丢了。余碧珍仰望苍天长叹:“老天啊,命运对我为何如此不公?!”她又一次含着热泪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老家——红树湾。

  笔者是含着热泪写完余碧珍年幼时这段艰辛的经历的。正因为幼年的艰辛,才铸就了她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铸就了她强者的性格;铸就了她关心弱者,乐于奉献的慈母般的爱心。

第二章  克难攻坚强者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退缩

  余碧珍从工作队回到老家后并没有气馁,而是鼓起风帆,开始了她创业的第一步: 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步虽走得困难,但她以强者的秉性走过来了;这一步虽走得漫长,但她以强者的秉性走过来了,而且成功了。

  改革开放前,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农村动辄割资本主义尾巴,养鸡养鸭养猪不 行,搞小卖小买经商更是大逆不道。然而,余碧珍并没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她在务农的同时,总是挤出时间做些小生意,还常常帮县日杂公司到浙江批发尼龙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古老的中国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掀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也给余碧珍的人生之路带来了重大转折。1979年,她睁大一双清亮的眼睛,透过淡淡的晨雾看见机遇正微笑着向她一步步走来,越走越近。她凭着自身特有的机智和敏锐,感到发展的迫切性,于是大胆地走出生她养她的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邻水县城——鼎屏镇租房,去工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做起了小生意。她找亲朋好友,磨破嘴皮借到200元钱,从县糖果厂批发面包,担着担子走街串巷零售。

  谁能想到,余碧珍靠200元钱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后成为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富豪!

  谁能想到,余碧珍靠200元钱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

  当她第一次用200元钱从糖果厂批发回一大担面包时,3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哦,有面包吃喽。”

“这面包不能吃!”她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大喝一声。

  孩子们顿时愣在一旁,他们不明白,天底下竟然有不能吃的面包,更不明白,妈妈把不能吃的面包买回家来做啥?

  望着孩子们瘦削而稚拙的脸庞,母亲心里一阵难过,她转眼看了看潮湿阴暗的屋子,然后咬咬牙,有些哽咽地对孩子们说:“娃呀,这面包是妈妈买来卖的,等赚到了钱,妈妈一定给你们吃又大又甜的面包!”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洗把脸囫囵吞下一碗稀饭,担着面包默默地出了门。

  一段时间下来,她累得腰酸腿软,但理想之船涨满了希望的风帆。改革之始,内地不理解也不适应快节奏生活,她却不断加快生活和工作节奏,别人才进回第一筐面包,她的第二筐面包又将售完了。她靠勤劳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厂家把她作为典型宣传,以吸引更多的零售商:“看余碧珍,一个女子每天卖3筐面包,赚10多块钱,每月挣好几百块,县委书记的工资也没那么多吧?”如此,许多人拥入面包销售行列,竞争日趋激烈,晚上9点左右下班,早晨3点不到又要去糖果厂排队进货,每天只能卖一到两筐 面包。

  由于时代和家境,余碧珍没念几年书,但她有机敏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不会囿于眼下的窘况。果然,不久她就转行做起了冰糕、香烟、蔬菜等生意,甚至从城里延伸到乡下,走村串户,收购青麻。她随机应变,不求章法,如此东进西出,不到半年时 间,居然赚到了2000多块钱。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暑假期间,别家的孩子四处打逛游玩,她的孩子比赛着卖冰糕,看谁赚钱多。无论多么炎热口渴,孩子们都舍不得吃一块冰糕。经过努力拼搏,又创出了一个新局面。她买了块地皮,修了一幢漂亮房子。人们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少数心胸狭窄、别有用心之辈也生 出一些闲言碎语。她无暇顾及人们的评说,仍然紧锣密鼓向前迈进。

  20世纪80年代,余碧珍被安排到邻水县城南区建筑队从事财务工作,有人羡慕她终于结束了流浪生活,端上了铁饭碗。她淡然一笑,由个体步入集体,是忧是喜,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她虽然文化不高,但识大体,顾大局,她深深懂得,党和人民的需 要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应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

  当时的城南区建筑队只有十来个职工和几间破房子,再加1万元贷款尚未偿还,造成十来个人心存异志。身为建筑队财务“部长”的她,心里不时涌起一阵阵焦虑,眼看着这个集体每况愈下,几近解散的边沿,自己却无回天之力,怎不叫人心痛如割,她毕竟不是决策者,无法主宰这个集体的命运。她有时也自我安慰:“垮就垮,大不了又上 街卖面包,下乡收青麻。”但她终归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她热爱这个集体,为它而忧愁,为它而憔悴。

  她在痛苦中煎熬着,也在痛苦中思索着,蕴蓄着,她渴望新的崛起,如同一只笼中小鸟向往那方湛蓝的天空,并时刻期望展翅飞翔。

  新的发展机遇终于光顾这位生性耿直而又倔强的女子。

  1984年,她被推荐到省建筑学院学习深造。

  1985年,余碧珍终生难忘,她刚从建筑学院归来,即被任命为城南区建筑队队长。其时,该建筑队早已不搞建筑,也无从搞建筑,几间破屋子也被拆卖一空,建筑队的唯一标志就是仍未归还的1万元贷款和依依难舍的十来个人。所谓队长只是一个“光杆司 令”,而且是一个赤手空拳的光杆司令。面对一片荒芜,怎么办?余碧珍心里回答,不是还有人吗?十来个大活人,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下定决心把这十几个人团结在自己周围,和大家一道共闯难关。

有人嗤之以鼻:女人搞建筑,能搞出个啥名堂?

  余碧珍不言不语, 她习惯于用行为来证明自己,出水才看两腿泥。她四处筹措资金,置办必需的建筑工具,一时置办不起的,就租借。她跑遍全县各地,联系业务。开始,建筑队既无名气又无资金,她磨破了脚板,费尽了口舌都无法揽到大中型业务。没有大业务,就做小业务,甚至一般建筑单位都不屑一顾的零敲碎打业务,她都全力争取到手,哪怕赔本也要做,而且要做出个样子,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励职工的信心,努力创出品牌,打开局面。几个业务做下来,渐渐地出现了转机,城南建筑队的名字在邻 水建筑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影响,不时有人主动上门联系业务。这是一个多不容易的历史性转折啊!为了它,余碧珍付出了许多,甚至牺牲了许多,她永远不能忘记建筑工地上那些日日夜夜。每一宗业务,她都亲自把握设计施工大关。她亲自选料、洗石头、打 桩、下基,亲自检查钢筋焊接、灰浆、砖缝衔接。质量检查完毕,搜集到第一手资料, 晚上开会总结当天工作,及时处理发现问题,有条有理地安排第二天工作。早晨开工前 还要做战前安全动员,待职工们收工休息了,她还要收拾工具,四处巡查,确保施工万无一失。她经常是一日两餐,也不乏一日一餐的情况。她常是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此时 她才感受到疲乏和饥饿,但街上的店铺已关门,唯有暗黄的路灯麻木地注视着她深一脚 浅一脚地步入家门。孩子们已经睡着,灶台上一片冷清,早晨盛在钵子里的稀饭空空如 也。她想做点什么吃的,但浑身酸软无力,便叹一口气,躺在床上,又睡不着,回想起自己一步步艰难地走到现在,里里外外一个人支撑着,无人给她帮助,无人为她分忧,一天到晚地忙,竟喝不上一口稀饭,心底顿时涌起一阵酸涩,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捂住被子,不让哭声惊醒孩子……

东方天空渐露微白,她抹一把泪水,又向工地走去……

  她就这样送走了一个个艰难的岁月,一幢幢高楼从她脚下拔地而起,城南区建筑队 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经她汗水和心血的洗礼,闪烁着更加璀璨的光芒。

       邻水县第一栋医生宿舍大楼竣工。

       邻水县第一栋老师宿舍大楼交付使用。

       邻水县大型企业——邻水氮肥厂厂房框架结构设计修建成功。

……

  余碧珍带领的建筑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她没有自满,带领大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邻水县坛同中学教学大楼顺利竣工,省教委、地教委高度评价房屋质量,她因此获得2000元奖金。

  她作风严谨,待人真诚,从不拖欠职工工资,而且逐步改善职工劳保福利待遇,深入了解并悉心关照职工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职工尊敬她、信任她,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建筑质量一直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和建筑事故,连年获县先进企业称号。

  她注重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不断更新设备,使企业规模一天天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5年纳税6万多元,1996年提高到8万多元。她担任城南建筑队队长期间,共计纳税60多万元,捐献近5万元。

第三章  金鼎之歌 强者的思维是超前的

  在邻水城乡广袤的大地上,流行着一首歌—— 《金鼎之歌》。“三山高耸入云,两 水蜿蜒奔腾。四川东部的热土上,活跃着拼搏奋进的华强人。华强人重诚信,锤炼一颗红心,服务周到热情,创造出典雅灵秀的好环境……我们家乡的热土上,坐落着舒适宜 人的好金鼎,起点高设计新,绿树繁花似锦,请到金鼎花苑来,这里有现代化生活的真感情。真情真爱金鼎,舒适优雅金鼎。情也深,爱也深,让金色之鼎,铸万事顺心。”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既是对邻水县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开发的金鼎花苑的肯定,又是对公司董事长余碧珍的褒奖。

  2001年,余碧珍所领导的邻水县华兴建筑工程公司,在成功地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抓住机遇,注册成立了邻水县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一成立,董事长余碧珍就以全新的观念超前思维,大胆地决策在县城郊区选址,征地33亩,修建一流的花园住宅小区——金鼎花苑。余碧珍要在县城郊区修建花园住宅区的消息一传开,很多人特别是建筑企业业内人士很不理解,认为在郊区建住宅区,离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肯定不好销售,这是拿着大把的钱打水漂,好心人劝她趁早不要投资这个项目。余碧珍通过20多年的打拼,练就出了强者的胆识,她自信地说:“城市中心建了那么多住 宅房,为什么销路不畅,就是因为太拥挤,绿化地太少,空气污染太严重。我选择在郊 区修建住宅区,恰恰回避了这些不足,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 不断扩大,现在的郊区以后可能成为城市中心,我相信郊区住宅房销售一定看好。”她深知,投资开发金鼎花苑,这是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仗,其成功与否,事关企业前途和命运。决心定下后,她没有丝毫的松懈,立即聘请专业技术过硬的 重庆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现场勘测后,设计出花园住宅区的整体布局和户型图纸。

  2001年春节刚过,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金鼎花苑开工修建了。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坡顿时打破了沉寂,开山打石平基的号子声,挖掘机、运输车的隆鸣声响成一片,在空中回荡,整个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动人景象。使人难忘的是,平整地基 进行到5月21日上午,在施工工地上,民工发掘出一具长52厘米、宽15厘米的鱼化石。该化石头部呈箭形,全身不但鱼鳞清晰可见,而且如鲜鱼般光泽白皙,除尾部还残存少 许肉质外,其余均演变为化石。据文物专家鉴定,该化石对研究四川特别是川东的地质形成及演变极具参考价值。金鼎花苑开发区发掘出鱼化石的消息传开,前来参观的人络 绎不绝,无形地为金鼎花苑打了广告。有人出上万元高价要买走此化石,被余碧珍婉言谢绝了。她说:“地下挖掘出的文物属国家所有,我个人没有出售的权利。”她派车把鱼化石完好无损地送到县文管所收藏。

  在开发金鼎花苑中,余碧珍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资金困难。按照设计概算,开发建设金鼎花苑,总投资需3000多万元。而她所在的公司当时才刚刚迈过完成资本积累这道坎,可用资金仅2000多万元。现在一下子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确实困难。没有钱,钢材、水泥、砖等原材料购不回来,开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由于她在市场竞争中诚实守 信,具有很强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信誉度,获得了金融部门、建筑材料生产单位及许多好心人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超前思维,远见卓识,是强者的成功之道。果不出余碧珍所料,金鼎花苑在修建之中,县委、县政府就做出一项重大决策,县城向东部发展,立即投资修建宽28米,今后作为主街道的东环路。半年时间东环路建成,金鼎花苑恰好在东环路边与东环路平行。 接着,城南佳景、恒源两条垂直大街延伸至金鼎花苑两侧。

  经过一年的努力,金鼎花苑建成了。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院坝开阔,曲径通幽,凉亭花台,引人入胜。这里健身设施齐备,小憩休闲,使人心旷神怡。这里交通方便,前面是宽阔平坦的环城路,环城路为高等级水泥路,可并排行驶5辆汽车,两边有 花坛、路灯、人行道。这里钟灵毓秀,与西边“景占邻州第一魁”的银鼎山遥相呼应, 相映生辉,与全县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宝山风景区近在咫尺,是各阶层人士居住 的时尚佳楼。适合新时期人们的新生活和消费理念,购房者络绎不绝,当时房屋的售价 竟比城市中心住宅楼高出30%。

第四章  投身教育   

  强者的眼光是长远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20多年打拼,余碧珍领导的邻水县华兴建筑工程公司、邻水县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AAA”级知名企业。金鼎花苑的成功开 发,使企业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不仅给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她的经 营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个夜晚她都在思考着,致富后如何回报社会?!如何把企 业发展得更大更强?!

  她常对人们说:“我们这辈人,因种种原因,读书甚少, 失去了深造的机会,现在我有了钱,应该花在下一代身上。在下一代身上花再多的钱我都不心疼。”当她发现 随着邻水县城的不断扩大,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居住的越来越多,入学青少年不断增加,邻城的教育资源逐渐紧缺,中小学超级大班现象越来越严重,还有不少青少年不 能进校学习的问题后,为了解决青少年入学难矛盾,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家庭说服工作后,2002年下半年,毅然决定投资巨额资金,投身到事关子孙后代和社会发展的千 秋大业——教育事业中去,修建一所融高中、初中、小学、幼儿教育于一体的民办学 校——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这一决策,不仅使余碧珍所领导的企业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而且使她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自2003年建校以来,已走过了20年历程。学校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优化办学条件。学校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建校原则,使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占地140亩,总投资3亿多元,校舍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按照省级示范校标准配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施设备;校园网系统、远程教育接收站、电子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课堂教学系统、语言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形体训练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1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整洁规范;学生食堂可供4000多人就餐,为全县3个B级食堂之一。

  学校内设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在校生近4000人。莘莘学子云集,校园生机勃 勃。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全国AAA级民办放心学 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70多项荣誉。共青团四川省委为余碧珍女士颁发了关爱下一代“星星火炬”奖章。

  20年时间里,金鼎实验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上了规模,而且独具特

色,形成了“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勇攀新高”的金鼎精神。金鼎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和水平,人们不会忘记:建校之初的2003年,从征地到秋季招生开学,仅5个多月160天 时间,要在一片乱石林立的荒坡上,建起一座全新的学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余碧珍硬是以自强不息、从不服输的秉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早到晚,她与民工一道顶风冒雨战烈日,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指挥在工地,关键时刻,挂出倒计时牌,通宵加班苦战。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丰硕的金鼎实验学校之果。2003年8月底,金鼎实验学校第一期工程顺利完工,秋季招生720名,完成县政府下达指标的144%。9月1日,市、县领导冒雨参加学校开学典礼,目睹在搬走6万 多立方米土石方后,平出的3.4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拔地而起的1.7万平方米的校舍、学生宿舍等建筑和宏伟壮观的校门,一个个惊讶不已,都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深圳速度!深圳速度!”

  人们不会忘记,在余碧珍的精心领导下,二十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确立“以人为本、优质创新”的办学理念,使教职工树立“人本”“创新”“创优”三大意识。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坚持“团结、诚信、严谨、勤奋”的办学精神,努力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构思持续的办学目标,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逐步形成金鼎的办学特色,不断创造一流的办学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现在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学校坚持不懈地实施教育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律”,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四自三会”育人途径;坚持不懈地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有效地开展了养成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学生知荣明耻,遵纪守法、健康成长;坚持不懈地开展校风、班风、学风建设,校风好、学风浓,被家长及社会高度认可。全力实施优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提出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质量目标,坚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在这个教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坚持不懈地实施“五抓”,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树立爱岗教业、开拓进取、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的同时,采取“结对子、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二批高校课堂构建。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原则,纵深推进省级资助金教育科研课题“问题主线,学议讲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三抓教学常规落实。制定了《教师教学常规》等教学管理方案,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和阅卷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及其考核办法》,从备课组、教研组到教务部,层层把关,认真检查,严格考核。四抓常规教研活动。坚持以“校本教研为先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每期坚持开展上合格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活动,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培训学习,强化对教材、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及考试试题研究,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五抓课题实验。坚持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全校师生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又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先后有50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以上教育杂志刊发。学校有在研或已结题课题70余个,其中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广安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问题主线、学议讲练课堂教学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由于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科学而扎实的措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茅,高考成绩屡创辉煌,学校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质量目标,2016年,学校成功创建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人们不会忘记,在余碧珍带领下,二十年来学校走出一条“人文金鼎”特色发展之路。特色之一:倾注人文情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招收的绝大多数是贫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中考成绩均是中、下水平,而且生活、行为习惯差。面对实际,学校毫不回避,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坚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得到规范。特色之二:突出人文艺体,激励学生学有所长。学校顺应学生天性,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千方百计释放学生个性成长正能量,高度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特长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音、体、美和文学创作水平。使学生掌握一门以上专业特长,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特色之三:营造人文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环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显著的育人功能。着力打造“人文金鼎·传统文化”,启迪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打造“人文金鼎·理念文化”使师生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打造“人文金鼎·知行文化”,使师生树立“知行合一”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整个学校文化典雅、优美、大气,有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凸显了人文特色。特色之四:彰显人文关爱,无私奉献扶贫济困。始终坚持彰显人文关爱,注重解决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设立“关心下一代基金”“华强奖学金”,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奖励刻苦学习的优秀学生,资助考上大学的学子继续深造。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学校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269种荣誉,成为中国西部民办学校,美誉享巴蜀。

第五章  参政议政 强者为之奋斗的永远是为民谋福利

  余碧珍连续五届连任广安市和邻水县政协常委,这在党外人士任职中是少见的。她十分热爱政协,与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当政协委员那天起,她就把政协当作自己的家。在换届时,县上领导劝她去当人大代表,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么多年来,在我困难时是政协帮助我;在我困惑时是政协教育引导我;在我成功时是政协鼓励我,所以我离不开政协。”她认为,要当好政协委员,必须努力当好各界人士的带头人。政协委员是各界人士的代表。既然是代表,无疑就是所代表界别人士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工作业绩都应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政协委员这个职务没有行政权力,不能发号施令,只能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工作业绩来影响、团结、带动所代表界别的人士和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因此,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极、主动地行使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除了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积极 主动地参加市、县政协和统战部、工商联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外,还深入乡村、城镇,与各界人士交朋友,采取多种形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向市、县领导提出各类 意见和建议40多条,大多得到采纳,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曾一度,邻水的城市规模随意改动的情况比较严重,各界人士反映很大,她了解这一情况后,除书面向领导反映外,还直接找有关领导面谈,她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诚心,使领导深为感动。为此,县委专门召开县上“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会议进行研究,不仅纠正了随意改动规划的情况,而且做出规定,城市规划不能因领导的变更而随意改变,如因发展需要 改变原规划,也必须按《条例》规定程序办理。从而,规范了邻水城市建设行为,使县城及大集镇建设越来越好。

  当她了解,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沿海部分外资企业及国内中小企业受 到影响而压产或停产,不少原多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返回家乡。这不仅带来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新问题,而且对农民增收也将带来一定影响。她认为,返乡农民工是一支不可 忽视的生力军。因此,她在“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的提案中,向广安市委、市政府 提出了调动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性的建议。广安市政协认为,余碧珍的这份提 案分析透彻,建议可行,既关注了民生,又能促进经济建设。经研究作为重要提案交市委、市政府办理。市、县党委、政府很快制定出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 策予以实施,并在《广安日报》上开设“关注返乡农民工”专栏,宣传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典型和经验,有效地促进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她的这份提案被市政协评为 2009年优秀提案。

  余碧珍不仅积极议政,而且主动参政,为各级排忧解难。2003年,城南镇仁合村3 社部分群众常到政府反映负担太重,拒交提留统筹款。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一面向有关领导反映该社的困难,一面步行15里路到该社做群众工作,并捐资2.5万元,带领企业职工,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人工搬运沙石、水泥、砖块、预制板,为该社特困户余佰西在代交多年拖欠提留款的同时修建了500平方米住房。余佰西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地党 政领导也感激不尽,主动减掉了不合理部分集资款,农民高兴不已,几天内就主动交齐了提留统筹款。

  柑子镇岐山村村民,每当行走在平坦的出村公路上,都忘不了余碧珍的大恩大德。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县上邀请她在建设中的一些乡村参观,当她看到岐山村农民出山十分困难,当即表态拿出4万元资金为该村农民修通出山公路。山民们在她那种无私的精神鼓舞下,积极义务投工投劳参加公路修建,她隔几天去一次现场,了解工程进度。仅用3个月时间,岐山村平坦的出山公路就修好了。

第六章  爱的奉献 强者有着宽敞的胸怀,慈母般的爱心

  经过30多年自强不息的奋斗,余碧珍的企业做大做强了。经过30多年拼搏,余碧珍 确实富了。致富后,她没有忘记辛酸的童年,没有忘记父亲为革命献身的优良品格,没 有忘记家里太穷,无钱上学,失去难得求学机会的惨剧,没有忘记创业的艰辛和弱者的 艰难,更没有忘记改革开放党的好政策给她带来的发展机遇。辛酸的童年,没有文化的 艰难,创业的艰辛,既磨炼了余碧珍强者的性格,又使她时刻不忘致富思源报党恩,时 刻不忘用一片诚挚的爱心,去关注天下弱者。因此,她总是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 不忘回报社会,富而不忘扶贫济困。用一片赤诚的爱心,竭尽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做出无私奉献。

  近20年来,她先后为县中队整修营房、修建关门石水库、整治护城河、重建八角楼、修建黄桷树公园;为大青山灾区、汶川“5·12”地震灾区;为华蓥乡、九峰乡、 柑子镇岐山村、两河乡大桥村新农村建设;为改善石永中学、九龙中学办学条件;为10997名在金鼎学校就读的贫困生等捐资2367.5万元。社会感谢她,贫困生感激她。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言语,深深地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所有崇敬她的人。下面记叙的是余碧珍关爱弱势群体,乐于奉献,感人至深的几个故事。

 “我很想叫她一声妈。”

 “一种缘分,让我成为余总的‘女儿’。”如今已在金鼎实验学校执教高中英语的鲁容,眼里总是闪烁着真诚的感激,“是余妈妈改写了我的命运。”

  抚今追昔,鲁容难以忘怀。1999年寒冬,在邻水中学读高二的鲁容,此时的心境也随着季节的变更,从秋天进入了寒冬,曾经火热的心已降到了冰点。贫寒的家境,再也不容她安坐教室,更不要说考大学跳出农门了:“还是出去打工算了。”正当无奈的鲁容准备外出打工时,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邻水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的一次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中选择了她。“孩子别担心,好好学习,有我呢。周末回家来,改善改善生活。”见面的第一句话让鲁容如沐春风,终生难忘。从此,她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一直到大学毕业,我的学费、生活费、穿的用的,全是余妈妈包了。在重庆上大 学时,她经常不顾年老体弱为我送生活费、零花钱……能想到的,余妈妈都给我准备好送到手里。特别是2003年,余妈妈建金鼎实验学校时贷了那么多款,仍像亲生母亲一样 关爱着我和弟弟包奎建……”泪花翻滚,话语哽咽,鲁容动情地说:“我真想叫她一声妈!”

  “余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余妈妈您好,冬月二十七快到了,还有几天就是您老人家59岁生日,现提前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一定会拼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这是2007年8月考上郑州大学的康现栋在余碧珍生日前给她打电话时说的一句话。这里面曾有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 2006年4月14日凌晨,在金鼎实验学校读高三的康现栋突患疾病, 脸色苍白,呼吸异常困难,连话都说不出来。熟睡中的余碧珍接到电话立即翻身起床, 亲自用小车将小康送到重庆新桥医院。值班医生检查发现:肺被严重挤压,不能扩张收缩,导致呼吸极其困难,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抢救。手术后,主治医师对余碧珍说:“幸亏送得及时,要是迟送来两三个小时,这孩子就没命了,现在虽做了手术,但还未脱离生命危险,一定要配合护士护理好。”余碧珍买来水果、牛奶,守在康现栋病床前,像慈母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一点一点喂,整整四天四夜寸步不离。康现栋病愈出 院,余碧珍把5000多元医疗费也帮着支付了。

  谈起救命之恩,康现栋说:“在金鼎实验学校读高中三年的学杂费,余妈妈不仅全免了,就连上大学的5000元学费也是余妈妈给的。是余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种恩情终身难以回报。”

“嗯,我不哭,余妈妈。”

 “我只想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做梦也没想到学校会退还我所有的学杂费。”2008年9月考入金鼎实验学校高中的文姗未语先哭了起来。文姗是个苦命的孩子,早在1992年就失去了母爱, 2000年又失去了父亲,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为了供她上学都在外打工。姐姐和哥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为她缴齐了1490元学杂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她的家庭情况退还了全部学杂费。看到一脸泪水的文姗,余碧珍走上前去搂着她说:“别哭孩子,今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嗯,我不哭,余妈妈。”说不哭,却哭得更凶的文姗告诉笔者:“我第一次去领学校给的150元生活补贴费时,同学就告诉我有余妈妈在,你什么也不用担心。”

  “余妈妈是我们贫困生的好妈妈。”高三复习班的贫困生宋宪瑞激动地说。在金鼎实验学校的贫困生都免了学杂费,并且每月还有150元的生活补贴。余碧珍待他们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锦旗诉说:“人间大爱,情暖学子。”笔者在金鼎实验学校办公室看到了由都江堰灾区儿童父母送的一面鲜红锦旗。

锦旗诉说着余碧珍关爱灾区失学孩子的感人事迹。

  李艾聪、王思蕊、覃柯、黎宇涵、余文波5个孩子,分别是都江堰、绵阳、江油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们被迫离开了心爱的校园,随父母来到邻水,暂住在重庆气矿邻水作业区亲友家中。人地生疏的他们面临着失学的危险。

 “不能让灾区的孩子没有书读!要让那里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放飞希望的梦。”余碧珍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表示免收一切费用,无偿接收5位同学到校借读,并对5个孩子在金鼎的学习和生活都做了妥善安排,还特意叮嘱心理教师给5位孩子促膝谈心,消除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灵阴影。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 心下,5个孩子落下的学业很快赶了上来,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学校愉快地学习着、生活着……

  余碧珍和学校的善举,使5个孩子的家长和亲友有说不尽的感激。为表达谢意,5月19日,他们特意赶制了一面锦旗,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学校。

  余碧珍不仅对汶川地震中失学的学生关怀备至,而且以一颗大爱之心,为大地震中 受灾的灾民捐款16.82万元。

第七章  战胜病魔 强者面对病魔更坚韧。

       用乐观的火焰燃烧一切阴霾,无论多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主宰命运的主人!”积劳成疾,躺在病床上的余碧珍总是那么乐观。

       这是强者面对病魔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似一声霹雳震天动地、一道闪电划破苍穹。

       创立学校,兴办教育,余碧珍把打工办企业的钱全部投入到学校,把所有的心血花在教育事业上。在她的眼中,只有教育;在她的心中,只有孩子。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唯有工作,才能释放最耀眼的光芒。

     “余大姐,你要保重身体,别累坏了身子骨啊!”她殚精竭虑、忘命工作的样子,让人无不担心,生怕身体吃不消,时常有人好心提醒她。

     “没事的,你看我精力充沛,”余碧珍像男人一样拍拍胸脯,笑呵呵地说,“身体好得很!”似乎她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

       2005年5月,县委、县府决定把金鼎作为高考考场。接受任务后,余碧珍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着。深知一下子要承担2400名参考学生、监考教师的吃住,使之正常投入高考,责任之重大。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她全身心扑在完善设施设备的添置安装上。就在高考即将开始的前三天下午,她最后一次检查完准备情况,路过操场时,被一名正在猛跑抢球的学生撞伤昏倒,不省人事。送往医院抢救,检查发现股骨骨折,昏迷了整整7天,才苏醒过来。

     “巾帼不让须眉,强者方显本色。余董受这么重的伤,还惦记着学校。她是我们政协委员的骄傲,学习的榜样!”广安市政协副主席蒋道武闻讯赶到医院,看到昏迷中神志不清的余碧珍喃喃自语,念叨学校高考的事,非常感动。

      经过手术,用3根钢针固定骨折处,余碧珍总算保住了股骨。医生再三嘱咐,必须卧床疗养3个月,才能下床拄着双拐,在专人护理下逐步恢复行走。

    “我要回学校,学校离不开我!”躺在病床上的余碧珍,被医院这根无形的绳索缚住手脚,浑身不自在、不舒服,吵着要回去。

  是的,余碧珍受过没文化的苦,吃过没文化的亏,创办学校是她一心的心愿,凝聚着她一生的心血。她要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在医院不到一个月,医生拗不过她那犟脾气,只好让她出了院。回到学校,余碧珍像放飞的鸟儿,不知疲倦地在教育的天空中飞翔。

       那年10月,当余碧珍拄着双拐,到北京参加全国“热心公益事业杰出代表大会”,站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讲述她创业的精神时,到会的国家领导人及全体代表都被她的动人事迹和强者精神感动。掌声一片连着一片,发言几次被打断。“你的事迹令人感动!感谢你!“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亲切同她握手,并亲自给她颁发了”热爱公益事业杰出代表”奖章。这一刻,余碧珍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自己身体上的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让强者饱受煎熬。         

      紧张忙碌的学校工作,余碧珍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应该静卧休养的病人。由于养护不到位,骨折处癒合十分缓慢,行走变得异常困难,但她咬牙坚持,在外人面前总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从家里到学校,平时最多5分钟,现在却要半个多小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像是在欣赏沿途美景。其实有谁知,每前进一步,那都是在与病痛作斗争啊!

     2014年9月13日凌晨,电闪雷鸣、天河决堤,邻水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学校校门口、食堂一二楼被洪水淹没,围墙倒塌,堡坎、观景台、升旗台、泄洪道被冲毁,塑胶田径运动场大面积塌陷。“师生怎么样?都安全吧?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因股骨病再次复发,正在重庆住院治疗的余碧珍得知这一消息,焦急万分。她心中装着是师生安危、学校安全。她不顾医生极力劝阻,拔掉输液针头,连夜赶回学校,全力组织抗洪抢险,及时修复水毁设施。学校在全县率先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上级表扬。为了事业,余碧珍的病痛却加重了,渐渐地股骨坏死,最后不得不换成人造股骨,从此落下病根,行走不便,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又摔了一跤,前伤后痛叠加,病情恶化,骨髓逐渐纤维化,造血功能衰退,只能靠每半个月输一次血,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

      从那时起,余碧珍受伤、病、痛的折磨,一晃就是18年。18年来,她以强者令人钦佩的坚韧与不屈,同病魔作斗争,没有吭一声。

     “我不能因为有病就缺席会议,参政议政是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不参加就是失职,我要对得起委员这个称号。”作为市县政协老常委,她积极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视察、活动,亲自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她从不随意请假,即使带着病痛也要坚持参加。2022年,余碧珍当选为广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工作更忙了。她经常深入乡村、企业、学校调查研究,为老区建设建言献策,为贫困学生和抗击新冠病疫捐款60多万元。同时,学校的事,“跑”上“跑”下,一点也不耽搁。事实上,余碧珍早把自己的病痛丢到九霄云外,好像在她身上从没有过病痛。

      余碧珍谨遵父辈家训,传承好的家风,投身公益事业,兴办学校,“让像我这样家庭贫困的孩子读上书”,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个中滋味、艰辛难以言表,常人无法体会。她的成功,是强者披荆斩棘的大勇、持之以恒的坚守、忘我奋斗的牺牲换来的!成功不是毛毛雨,它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事业成功,疾病却悄然而至,如影随形。“病魔何所惧!”在病痛面前,余碧珍没有退缩,没有被吓倒。

      强者面前莫言病,几度风雨化彩虹。

      骨髓纤维化后,余碧珍每半个月都要到医院抽血验血输血一次。你瞧,她那双手双脚,到处都是针眼留下的疤痕。医生每次为了能够找到可以输血的静脉血管,都要煞费苦心,在那瘦峋的手脚上寻找半天,即使找到了,也只是勉强可扎,而且必须小心翼翼地试针几次,害怕老化的血管壁脆弱不堪重负,医生都不忍心下手。“没事,慢慢找、慢慢扎,不痛!”余碧珍若无其事,安慰医生,好像疼痛与她无关。吃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苦差事。特别是熬的中药,汤汤水水,既多又苦又难吃。药到了她手上,毫不犹豫,放进嘴里,很丝滑地吞咽下去,从不磨蹭。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点病痛算什么?!人这一辈子,只有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成熟,才能见到彩虹。”余碧珍悟透人生,面对磨难很是坦然。

      2023年5月中旬,学校隆重举行建校20周年庆典活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部门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近1000人参加。那天,天公不作美,大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要考验余碧珍的定力。庆典开始,工作人员搀扶着余碧珍走上露天主席台,她毅然决然扔掉拐杖,拖着病躯,冒雨站着,一字一顿,向大家汇报建校20年来的办学成果。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她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块强者不朽的丰碑,熠熠生辉;她站在那里,瘦弱的身体显得格外高大伟岸,威不可犯。这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雨儿感动了,用它激越的唰唰声附和着。多么感人的画面、多么动人的场景,时间在这里凝固、定格,精神在这里浸润、升华!1个多小时,她坚持下来了!要知道,她是一位近77岁的老人,她是一位病痛缠身的老人!这是何等的了不起,惟有她——余碧珍!她是一位高举教育大旗的旗手,她是一位勇战病魔的强者!

      余碧珍乐观、从容、豁达、坚毅,敢于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与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们常说“久病无孝子”,而她有三个孝顺的儿媳,陪伴左右、不离不弃、贴心护理,让步入耄耋之年、病痛缠身的她,亲身感受到儿媳的孝心、亲人的温暖,也极大地提振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爱意浓浓的婆媳关系,幸福满满的老年生活,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余碧珍感觉每天呼吸的空气都是新鲜甘甜的,似乎身体上的病痛不值一提,只不过是晴天里飘过的一小片乌云,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拄着拐杖可以行走的余碧珍,忙了一天学校的工作,终于可以安心入睡了。前不久,当她起夜时,没抓住护栏,从床上摔下来,再次摔伤股骨和左脚踝骨,苏醒过来,已躺在医院。

    “哭啥子哭!又不死人,有好大个事不得了!”余碧珍看见身边儿子儿媳们焦急盼望的眼神,有的还哭了。知道他们是心疼老妈子的伤痛,害怕有啥子闪失。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是病痛缠身的老人。余碧珍这次摔得不轻,伤了元气,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儿媳护理。端茶递水,喂饭喂药,洗脸洗脚,剪手指甲、脚趾甲。有时候大小便失禁,擦洗身体,清洗秽物等。看着儿媳们忙前忙后,不嫌弃、不怕累、不怕脏,余碧珍很欣慰。

  伤情稍好点,出门透透新鲜空气,轮椅成了余碧珍的唯一选择。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学校,是学校的孩子们。媳妇们把她背上背下、抱上抱下,推来推去。趁天气暖和,余碧珍无论如何都要到学校去“走一走”,看一看。当看到学校大门上高高飘扬的国旗,当看到绿树成荫、整洁井然的校园,当看到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当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余碧珍的心情就特别舒畅,病痛带来的痛苦渐渐远去。

      你看,学校操场,轮椅上坐着的那位老人,向着东方的太阳,身影越来越高大……

尾  声

  用当今社会流行的任何一种与企业家相关联的标准来衡量,毋庸置疑,余碧珍都是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在无任何“靠山”的条件下取得的成功,难度更大、付出更大,也更加曲折艰辛。当她作为巴蜀当代杰出的女性,同那些与她一样杰出的佼佼者一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站在荣誉的高峰时,这份付出与成功显得那么珍贵。

  2005年10月,热爱公益事业杰出人物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她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黄孟复特地向她颁发了“热爱公益事业杰出人物代表”奖章和荣誉证书。像这样的奖励和荣誉,余碧珍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民办教育杰出管理者”“中国民办教育名人”,中国关爱下一代、精神文明办“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四川省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光彩事业奖章”“四川省首届星星火炬奖章”“四川省十大慈善之星”等全国、省、市、县奖励和荣誉60多项。

  在一面面鲜艳夺目的红旗面前,在一本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面前,在一枚枚亮晶晶的奖章面前,在一座座金闪闪的奖杯面前,在一片片赞扬声中,余碧珍没有陶醉,更没有自满。她真诚地说:“我发展企业,投资办学,扶贫济困,都是想尽一份社会责任。”

       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宽广的胸怀。这种境界和胸怀值得人们称赞。

       余碧珍女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那种“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低头慷慨解囊、无私奉献、

       扶贫济困献大爱”的精神将永存。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