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白金才(四川眉山)
一生中使人难忘的事情很少,一件事情能让人终生不忘更是少之又少。一顿饭能为人生导航,的确鲜为人知。
记得那是1994年的事:
1994年11月1日,学校领导派我去参加我从未参加过的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彝族年团拜会。
我带着孩子般好奇的心理,像过年似的打扮入时,欢天喜地在下午三点钟准时到达金口河区武装部的会场。
我的视线被彝族姑娘鲜艳的服饰紧紧地粘住,准备跳午的汉族姑娘也穿上彝装,比穿上新潮时装还漂亮。彝服,真美!
进门正中的墙壁上用彝汉两种文字写着:“94年彝族年团拜会”几颗醒目的大字。其他三面也挂着耀眼的横标。
会场内摆着十六张大圆桌,每桌都坐满了彝汉同胞。我特意与女彝胞同桌。大家听音乐、吃水果,交谈着。彝族姑娘又轮番分批送来饮料、烟酒和浓茶,好一旅节日气氛!
三点四十分,主持团拜会的英热书记隆重地宣布:“94年彝族年团拜大会现在开始,呜礼炮……”
“噼啪、噼啪、嘭一一”瞬间,场外响起了震耳的鞭炮声。炮声在两山间的河谷里整整回响了几分钟,好气派啊!
县市领导和各企业代表们,纷纷致词祝贺,完毕,吃彝年饭开始。
彝族大妈忙给我斟满酒,两位彝族阿咪子拿着话简高唱祝酒歌,大家哗地一声站起来,端酒聆听,全场的彝族同胞齐声高唱祝酒歌,那悦耳的声音响彻云霄。我专心聆听:“哎,远方的客人来啊来,哟哎,尊贵的客人来哟来哟,请喝一杯祝福酒呀……”
彝族待人真诚我深有体会,彝族人好客我还未体会过。我随着一声“大家干杯!”便将酒一饮而尽。
嘿,这酒,酒味浓,又有点像啤酒缪糟汁水,还可以。
我问一彝胞:“这是什么酒?”“泡水酒”她们齐答道。
接着彝家妹子端来一大盘有两寸大小的方块肉。我欲问,彝族大妈、大嫂们己经把我的碗装满了肉块,我问她们:“这是什么肉?“沱沱肉,小猪烧的,吃吧,吃吧”她们热情地不断劝着。我好奇地忙夾一块品尝,瘦肉多,比其他猪肉香,脆。我高兴地说:“你们的沱沱肉真好吃,你们过年都吃沱沱肉吗?”“是的”她们自豪地回答着。“你们的小猪多少斤?”我问,她们回答说:“二三十斤一个。”
说话间,彝家妹子又端束桐子叶包的三角粑,每人一个。我问她们:“这是什么粑?”“荞粑”她们答道。我又问她们:“你们过年都吃这种粑吗?”“是的,解放前这种粑,只有彝族上等人才能吃。”她们说。
我想这是彝族人民过年才吃的高级粑,我要好好品尝,于是我剝掉桐叶,把呈黄绿色的粑,分一点点品尝,味淡而苦,不怎么好吃。我想解放前彝族人民过年连这种粑都吃不上,真苦啊!
吃着,吃着,彝族妹子又送来一个圆圆的大黑粑,我惊奇地想,这是什么意思?一桌人吃一个黑粑,怎么吃呢?这时该桌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岁的彝族妈妈把圆圆的粑均分给每个人一小点儿吃。我神奇地品尝着。嘿!是甜的,真好吃!彝族同胞告诉我这是甜荞,开头吃的是苦荞。
啊!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陸一样地狂喜,原来彝族人民吃年粑还独具匠心,别有一番冈趣与教义。
粑是圆的、甜的,大家分着吃。这种特别的传统吃法,是在教育彝族人民要先苦后甜,要团结!
粑是苦的自已吃,教育彝族人民在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去克服,有好的好吃,不要忘了大家,要团团圆圆大家共同分享。
多么纯朴,简单的形式,又具有多么丰富深刻的内涵!
彝家妹子又不断送来汉族人过年的肉菜。
我忙把夾沙肉一一夾到彝族大妈大嫂的碗里,并告诉她们:这是汉族人民过年爰吃的肉菜。我看见她们笑咪咪地吃着,是对今天的生活感到由衷的满足。我感觉到了,她们内心非常感谢党。
这时,彝族青年和领导组成的18人祝酒团来到我身边,彝族青年端着酒,唱着悦耳的祝酒歌,那充满深情厚意的祝洒歌,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荡。“举起杯,喜相逢,情谊浓唱歌,祝你大展宏图显英雄,祝你万事如意乐融融。远方的贵客们,在坐的明友们,向你们敬一杯。”
被感动的我,再次举杯喝下这杯彝族人民深情厚意的浓酒!
彝族人民先苦后甜的粑,苦粑自已慢慢吞,圆圆的甜粑大家共同分享着吃。这人生难忘的情景,永远在我脑海里存放。
彝族人民浓浓的纯酒,永远在我心中荡漾、飘香……彝族人民过年吃荞粑先苦后甜的吃法,圆圆的甜粑大家分享着吃,永远让我咀嚼回味与深深理解。照着前行,已成为我人生的航灯:有苦自己克服,有福大家共同分享!
【作者简介:白金才,女会计师, 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乐山市金口河延风中学退休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在《女子文学》《教育科学论坛》《中外文艺》等几十种刊书发表诗文几十篇首,出书5部,其中获奖3部书且被各级图书馆收藏。省委党校优秀学员,县级拔尖人才,社区优秀党员。】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